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 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各地迎来史上最热夏天 但是不要慌 莆田涵江医院中医科 为大家带来夏日防暑小妙招 在防暑之前 得要先了解什么是「中暑」 这样才能“对症下药” “中暑”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、不透风的环境下,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,以及水、电解质丢失过多,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(或)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 以夏季(即6~8月份)发生为主。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>30摄氏度,或相对湿度>73%,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,中暑发生的机率将会显著升高。 以下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暑哦~ 1、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; 2、超重或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; 3、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(比如体育运动、军事训练、户外活动等)的人群,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; 4、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、减少出汗等药物(如抗组胺药物、抗胆碱药物等)的人群。 中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 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 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 热衰竭和热(日)射病三种类型 这边小编提醒大家 出现重症中暑患者时 一定要立即转送医院 什么?你问我怎么分辨? 那一定要看看下面这条推文 ▲点击链接阅读 在了解完中暑的原因 那我们该如何防暑呢 中医认为,中暑有阳暑、阴暑之别。 中暑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发热、汗出、烦渴、便结、溲赤、脉洪等症状为主者,中医认为即属于中暑之阳症。阳暑证病性属热,舌质偏红,治疗多用白虎汤和清暑益气汤等。平时多饮用降暑的食物,如乌梅汤、绿豆汤等饮品;也可以用金银花露等清凉的中药制品。 ▲阳暑 中暑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恶寒、冷汗、肢厥、脉微、呕逆、泄泻、口虽干而不欲饮,或虽欲饮而喜饮热者,中医认为此即属于中暑之阴症。 阴暑病患者大多是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工作的白领,或素体脾胃虚弱而吹风纳凉,或饮冷无度,以致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,由于病性属寒,故名“阴暑”。阴暑证的本质是寒湿证,舌质淡舌苔白腻或者淡黄腻。治疗通常用藿香正气水。 ▲阴暑 日常预防措施 1、保持凉爽 选择轻便、浅色、宽松的衣服,室内保持凉爽,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。天气炎热时,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,较为凉爽。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,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。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。 如果锻炼过程中,出现心跳加速、喘不过气、头晕、心慌等情况,需要停止运动,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。 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,引起脱水。如果必须到户外去,需戴一顶宽边帽,戴一副太阳镜,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,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。 2、合理饮食,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:及时喝水,补充水分,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。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: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,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;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。 补充盐和矿物质: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,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。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,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。 高温天气,饮食要清淡,不适合吃高热量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,比如绿豆汤等。 3、随时关注天气、易感人群情况 查看最新天气消息:查看当地新闻,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。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,以及如何治疗。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、心慌等不适症状时,需要及时停止工作在阴凉处进行休息。 关注同伴: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,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,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,及时处理。 关爱高危人群:婴幼儿、65岁或以上的人、超重的人、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、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(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)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(如抑郁症、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),对于这些人群,在高温天气中,应给予更多关注,避免发生中暑。 热+1 热+1 热+1 热+1 夏日炎炎大家一定要注意补水 中医科翁方宇主任为大家准备了 两款夏季养生茶配方 可以在家里喝起来~ 柠檬薄荷茶 材料:薄荷2g,柠檬1片,绿茶5g。 调料:冰糖适量。 做法: 1、将绿茶、薄荷和冰糖放入杯中,用沸水泡,加盖闷泡。 2、至稍温,投入柠檬片即可。可多次冲泡。 酸梅汤 材料:乌梅、山楂、桂花、甘草、冰糖。 调料:行气散淤,生津止渴。